2025闪耀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优秀心得体会(通用3篇)
2025闪耀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优秀心得体会 篇1
如果你问学生语文课什么最难?学生会毫不思索的说:“作文。”如果你问语文老师语文教学哪部分最难教?我相信很多老师也会说作文。作文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难题。
针对作文难的问题,教师进修学校7月5日,组织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了一次开放式作文教学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聆听了伍老师、叶老师的两堂不同类型的作文课和张云鹰校长的讲座,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伍老师给我们讲授的是“命题”作文课,伍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唱《母亲》这首歌,使学生情感得于升华,再通过视频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后通过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哪些语段打动你,从而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并在描写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伍老师讲得十分细腻,根据学生情感升华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写作。
叶老师给我们讲授的是“话题”作文课,叶老师通过“水”这一话题,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不同的水,有自然的,有人体的,有使用的水。然后让学生选用人体或使用的水发挥想象,写简短的语段,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小小说”这一文体,在不断地通过水这一载体,认识散文和诗歌,最后小结写作方法:发挥想象和联想,依托故事,从中去发现奥秘。叶老师很巧妙的就把小学阶段的不同文体展现在孩子的眼前,使学生对写作形式有了崭新的认识。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张云鹰校长对两堂作文课的点评及讲座令我茅塞顿开,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张云鹰校长在作文教学中强调了“开放”一词,她要求作文要做到: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表达、开放的文体、开放的评价等,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不同的开放式习作范式,其中高年级段的下水文式,张云鹰校长在作文点评和讲座中都重点做了分析和讲解,并把自己的下水文展现在老师的眼前,强调写下水文式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是习作教学的一条成功的路。
开放式习作教学给了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解开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让我看到了习作教学中更宽的路子。习作教学不单单只教学生一种文体或一种思路方法,要让学生在各种文体中去感受写作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2025闪耀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优秀心得体会 篇2
来了来了,距离上一次20__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一众网友之后没多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又双叒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特别是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朋友都被整破防了!
一阵阵掌声和一声声“加油”,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绽放”。20__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一开场,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__中国北京”。
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奥运动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这一次的倒计时也别出心裁。所有人都盯着冰壶,屏息凝神。上一秒,两位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推出发光的冰壶,当它最终进入营垒的一刻,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以往的倒计时,往往越到最后节奏越快,这一次相反,最后几秒钟,大家都等着冰壶安静地进入营垒。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当然少不了“新晋顶流”——雪容融。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们也陆续进场。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入场,现场出现巨幅五星红旗,鸟巢再次响起歌唱祖国,全场沸腾!开幕式中,还藏着无声的震撼!手语“唱”国歌,邰丽华带着手语舞者(其实都是听障人士),把国歌通过手语演唱出来。这次的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啊!
2025闪耀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优秀心得体会 篇3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各国运动员已陆续入住冬残奥村。无论在冬残奥村,还是冬残奥赛场上,各种无障碍设施细节满满,为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士带来了友好而温馨的体验。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外,工作人员还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冰之帆”则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而在高山滑雪比赛场地,“雪飞燕”里的饮料柜每排各种饮料都放一点,可以让不同高度的运动员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诸多人性化的设计,让冬残奥村和赛场更加安全舒适。满满的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周到细致。
可以看到,从北京冬奥会到北京冬残奥会,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岗,也不只是景观与标识的不同,更多的改变藏在那些温暖的细节里。冬残奥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机、餐台的流食搅拌器与盲文菜单……这些未曾被忽略的环节,彰显了人文关怀。
正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所说的,“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借助人抬等外力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行动,而是努力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行,这体现了平等与尊重。”
这份尊重,也收获了运动员们的好感,不少外国运动员变身冬残奥会“夸夸团”。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教练尼基称,在他参加过的三届冬残奥会里,“北京冬残奥会的设施是最好的”;美国运动员诺亚·艾略特则称“北京冬残奥村的生活像做梦一样”。
每一处体贴细节的背后,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从居住、餐厅、交通,到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所有的服务与设施都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生活与比赛而设计,让他们感受到“运动员之家”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致入微的设施,并非临时安排部署。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雪飞燕”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份“提前规划”中,蕴含着我们对冬残奥会的重视和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
【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心得体会最新推荐28篇01-20
2025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精选31篇)01-20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29篇01-20
中职教学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1篇)01-20
看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实用32篇)01-20
警示教育反腐心得体会(合集4篇)01-20
家长教育幼儿的心得体会推荐三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