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5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1
周末我在妈妈的推荐下读了《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作者沙拉是一位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母亲,她先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做直升机妈妈教育孩子的失败,她的三个孩子都十几岁了,居然连吃饭帮忙端菜收拾都不知道,让妈妈很辛苦。到以色列自己的国家后,经过邻居大婶的劝告和教育,沙拉开始改变对儿女教育的态度,家里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在生活中也分配任务磨炼她的孩子,在她教育方法改变后,他的孩子们都很优秀,最后都取得了令妈妈骄傲的成绩。
通过这本书,一方面我很佩服沙拉的孩子们能勇敢挑战自己,很小年纪就可以自己去卖东西帮妈妈干家务。在这方面我还做的不是很好,需要向他们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帮助家里干些家务。
另一方面我也很羡慕她的孩子们可以有这样一位妈妈,可以鼓励引导孩子们做事。在我的家里,有时我也想帮忙做些事情,可家里大人怕我做不好,会干涉不让我动手。慢慢我也就有些懒惰了。我也希望他们能好好看这本书,向作者沙拉学习放手,不干预孩子做事,学会鼓励表扬我,我会更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我相信我也能做很多事情的。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给大家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值得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有些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咳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有的爱则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个二战时期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单身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以及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她的孩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的教育经历。
为什么她会选择回到故乡而不在中国呢?“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教育区别呢?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对比:
中国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时不断电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有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直升机父母”,有些则是“孩奴”,以至于将孩子养成了“啃老族”。就这样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而犹太家庭呢?他们认为:好分数是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文凭、好文凭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却不是事业成功的表现。相比较于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智慧与能力。说了这么多,沙拉的爱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一、特别狠心特别爱;二、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三、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四、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两点: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家务教育,我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心里都会比较清晰,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其实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财商尤为重要。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在他们看来赚钱从来都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可以开展的活动,这个和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还可以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们主动和其他人交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如果您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您的日常家务生活,他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动手能力强、眼高手低,依赖性强、缺少自主性,不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无法理解父母的情绪,没有同情心。所以,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
延迟满足以及适当不满足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毕竟是个人都会有欲望,不论男女老少。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我们或许可以学会说“不”。有一句话是这样点评中国的家长的: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可能就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了一片爱心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家长越理解、体恤、满足孩子,孩子反而会越不理解家长,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这时的我们应该去折磨解决呢?我想这个标题应该给了各位一些启发。
爱孩子啊,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十分艺术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爱要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让我们从此刻出发,以爱为名,让爱极致,特别狠心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3
说实话,如若不是陈老师的推荐,我或许不会看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孩子本身就是千千万万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许多人所谓的“成功的育子经验”,其实并不实用。但后来一想,似乎是我忽略了自己“过滤”的能力,“经验之谈”应该是别人说来听听,然后自己挑有用的拿(两个千万富翁的妈妈的话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适用的)。于是,在自己边读边掂量的过程中,就有了这样一篇像读后感的东西。
感谢沙拉女士,写就了一本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和震撼的书籍。更感谢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典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审视高效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比我们自己的“草莓族”、“啃老族”孩子。“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是不以聚合为终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以分离为代价的。就像当初你把他产下,连着你们的脐带必须剪掉一样,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在读这本书时,这段话总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好像在嘲笑我:看吧,这些道理你都懂,但正真做到并成功的是沙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犹太家长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他们把爱藏起一半,让能力让独立成为孩子的拐杖。他们只做参谋、引路人,至于如何做靠你自己去体验,去获得。这样孩子有了坐标和愿景,自然就有了原动力并积极地为实现自己的愿景和理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困惑、失落甚至是惨败,但这正是进行挫折教育最好的时机,为孩子们的心灵加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他的抗挫抗压能力将增强,这样他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跌倒后一蹶不振,永远卧倒。
沙拉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她的二儿子辉辉在做事情的体验中,学会了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辉辉体会了劳动乐趣,赚钱的技巧,交际的多元,辨别判断的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受到钻石公司老总的青睐,被考查了两天(第一天让他记账,他从小就记账,所以不成问题;第二天让他给钻石分类,他早有准备在大学辅修的就是此业,所以也不成问题。)就这样,他成功地进入了高门槛的钻石行业,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三十岁时就拥有千万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交给了妈妈一把当年许诺的房钥匙。
简单的拿自己做一下对比,似乎拥有这些能力都太晚了,十年二十年,直到步入社会多年才体会这些,这样看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由此看出,犹太家长培养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终生受益的能力,中国家长只图眼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反倒是害了孩子。其实,中国有着几千年来优秀的教育典范“孟母三千”、“孔融让梨”、“曾参杀猪”等等,这些可贵的精神粮食,我们不可丢弃。现在,大家越来越会调侃中国式教育了,很多家长已经渐渐意识到“包办”的弊端,只是在“回来”的路上走的比较缓慢。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刚读完作者沙拉的一本书,书名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作者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
作者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和以色列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己的教育尝试,采用她对孩子的“延迟满足教育法”,“适当不满足的教育艺术”和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独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方法,使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成长获得了成功,书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读后确实感人。
读了这本书后,对照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现状,感到真如书中所说的,中国的孩子许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应该自己能料理的事都指望家长,上学连书包都依靠家长背,缺乏自理能力,任何事只求顺利,惧怕挫折,对照书中的成功者的成长历程,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要想增强自己以后的生活,学习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吸取书中成功者的成长经验,有意识地去锻炼,培养自己。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5
我知道这本书名是从读书会的群里得知,因为没有参加读书会有些遗憾,假期就买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的封面时,我就被封面上作者沙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书名所吸引了。紧接着就看到“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句话, 当时我的内心就有了很大的触动,带着极为好奇的心开始翻看这本书。
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以色列总理接见作者沙拉时的照片,看过照片的介绍后就更加好奇沙拉的教育理念,我想着总理能够接见的人那肯定是不简单啊。看第一章里第一节“我的教育成就了孩子的富翁梦”作者沙拉讲述了她的三个孩子的长大的成就震惊了我,接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看到曾经沙拉也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妈妈,非常的溺爱孩子。但是因为沙拉婚姻的失败之后,她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她父亲的故乡以色列,在那受到犹太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沙拉的母爱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里对比写了中国家长与犹太家长爱孩子的不同方式。作者沙拉开始到以色列时不习惯犹太家长的教育方式,但她看到以色列孩子的能力很强时,她的想法慢慢地开始有了很大转变。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特别恨心特别爱”的三个理念:1、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2、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而书中接下来的三个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观点通过举例自己教育孩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有“孩子管理能力栽培方法”、“延迟满足的技巧”、“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等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小技巧都值得学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再次强调了做父母对孩子要狠下心,同时也要用适当方式爱着孩子,而不是溺爱。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
细细的品味“特别恨心特别爱”这本书后,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新的定义。从小的教育与学习中知道母爱的伟大,但是我现在还不是一位母亲,不能够深刻体会母亲对孩子浓烈的感情。我在读这本书时,自己的内心不由自主就对比着自己的父母对我的关爱及教育。在对比的过程中我确实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我的溺爱,造成我很多地方的不足。我深知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自己的不足不能都怪罪到自己父母的身上。现在身为成年人的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来弥补。如果父母不学习,会给家里的孩子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那么身为老师的我呢?当然是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勤奋努力地不断学习!
【读后感】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的优秀读后感(通用29篇)01-20
《他的国》读后感优秀作文【推荐12篇】01-20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7篇01-20
《狼种》读后感300字作文汇编9篇01-20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28篇)01-20
《童年》读后感1000字【推荐20篇】01-20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合集32篇)01-20
桃花心木读后感推荐31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