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5篇)

2025-04-08 20:36 事迹材料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篇1

视力仅0.02她却以健全人标准自我要求

艰辛的旅程更能激发顽强的斗志。参加工作的十几年里,她以一个健全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常人做到的,她要努力去做好,常人做不到的她也试着去挑战。她自修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全部课程,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她自学计算机技能,不仅可以快速盲打,还能熟练运用办公、图像、音视频处理等各种软件,网络工具更是应用的得心应手。十几年里,她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设立爱心信箱和热线为盲人疏导心理

1994年4月27日,一个她生命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日子,那是她第一次提起笔,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写成文章投给媒体,就在这一天,她的故事被德州电台的“青春风铃”节目播出。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成为广播故事的主角。不久,满载鼓励与祝福的信鸽从四面八方飞来,激励她走过那段黑暗的日子,那日起,她便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她的生活注入了崭新的色彩!

社会的温暖和朋友们的真诚抚慰了她那颗受伤的心,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感动之余,她下决心要把获得的爱传递出去,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朋友体味阳光的温暖。于是,借毕业后在家待业之机,她先后以爱心信箱、爱心热线、去电台做特别节目等方式自费为需要帮助的朋友送去温暖、树立生活的信心。虽然大量的邮资和话费给她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但是父母省吃俭用,用实际行动支持她继续她的爱心接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看到她的残疾朋友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当她知道她大墙内的朋友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当她听到许许多多的朋友因为她的努力再次拥有快乐时,所有的辛酸与汗水都化为幸福的微笑盈满心田!

做盲人的“眼睛”帮他们阅读

她坚强地笑对生活。20xx年,她的'作品《七月的阳光,永远的辉煌》在中国残联举办的“生命中的太阳——残疾人喜迎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xx年,她和她的同事们成功创办《暖伞报》,并担任主编。20xx年,她当选为河北省残联六届主席团委员、xx市盲人协会主席,20xx年再次当选河北省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委员、xx市盲人协会主席。

她坚信“收获爱,奉献爱”的信念。在当选为xx市盲协主席之后,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盲人朋友们成了她整天思考的问题,最后她决定为盲人朋友读书,用声音缓解他们的阅读之苦,让他们在有声读物里收获知识,学会坚强,笑面人生。

她自费购置电脑、声卡、录音设备,开通了她的微信公众号“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精心挑选文章、配音乐、录音、后期处理、上传分享……制作时,虽然把电脑上的字调到很大,她仍然需要眼贴屏幕才能看到,并且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辨识,看的速度远远低于语速,为此,录音之前,她必须一遍遍去读,去记,每篇文字都要基本达到能够背诵的水平才能开始录音。录音的过程中,她要眼贴电脑屏幕,中间根本放不下话筒,她只能将话筒歪到一边,一手持话筒,一手拿鼠标,滑稽的姿势有时连自己都不禁哑然失笑。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避免因为看的速度太慢而读错,那就从头再来。就这样,删了录,录了删,删了再录,每篇文字录下来都需要四五个小时;每晚整理完毕都是凌晨。不管怎么苦怎么难,她都没有想过放弃,她始终坚信,困难有限,爱心无限。

“生命阳光之为爱读书”微信公众号成了她的战场,成了残疾朋友们“读书”的专场,成了奉献与爱的家。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朋友们,她寻找可以利用的网络电台,通过刻录光盘等各种方式帮助不方便上网的盲人朋友们。

有朋友问她,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这样不停地旋转到底为什么。她说,“我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精湛的朗诵技巧,但是我有一颗火热的、渴望奉献的心,我愿意燃烧自己,为黑暗中行走的朋友们带去一丝光明。”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篇2

xx县残疾人,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多年来从事个体经营工作,后成立xx县亲草根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他是一个能吃苦并且思想积极上进的人,在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不忘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由于自己的双手有残疾,深深体会他们的疾苦,所以经常为他们解决工作和温饱问题,帮助3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目标,通过网络带货方式帮助残疾人家庭创造收入。

20xx年初组建了xx县公益助残服务队,并担任服务队队长,团队内的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截止到现在团队已经发展壮大到近400人。团队以“扶危助残,用爱心传递正能量,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指数”为宗旨一直在回报着身边的人。为更多的贫困残疾人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xx县公益助残从成立到现在,带领团队共走访残疾家庭300余次,慰问残疾家庭150多家300多人,送去慰问金及生活用品近3万元。为筹集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带领服务队在20xx年5月14日全国助残日的前一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义演义卖活动,这也是xx县前所未有的,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县各有关部门,40余家爱心企业、个体。教师、学生、各界爱心人士共20__多人参加义演义卖活动,募得善款、物资折合人民币共7万余元。之后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团队都会搞一些活动,扩大和宣传爱心团队。团队被黑龙江文明办评为《优秀服务项目》等,x个人被鸡西工商业联合会和鸡西统战部评为20xx-20xx年《光彩事业先进个人》、20xx被鸡西文明办评为《鸡西市优秀志愿者》、《鸡西好人》,20xx年被黑龙江文明办评为《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篇3

近年来,城关区政府秉承“以人为本,残健和谐,共享发展,同圆梦想”理念,紧盯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全力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建设“幸福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状况切实明显提高,残疾朋友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城关区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百强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白内障无障碍区”、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阳光家园”全国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发挥了“中心城区”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两个《意见》:体现政府助残主作用

着眼“坚持率先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城关”,以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城关区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城关区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率先”标准,投入资金1亿元,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成集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特教中心、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中心和图书馆等多位一体、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性服务中心,构筑了全区残疾朋友的“温馨家园”!

三个“100%”:集聚社会扶残正能量

在全区24个街道成立了街道残联,选配街道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在148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齐了残协专职委员,并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实现了街道残联和社区残协组建率、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率、专职委员持证上岗集中培训率“三个 100%”,做到了“三明三有三规范”(三明:残疾人基本状况明、残疾人基本需求明,残疾人基本服务明;三有:机构有牌子、办公有场所、岗位有人员;三规范:规章制度规范、台帐档案规范、专业服务规范);组建社区残协工作站,健全了肢残、盲、聋哑、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亲友五大专门协会,组织万名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组织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城关区残疾人事业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七大工程”:多措帮残托起幸福梦

按照“高起点、高水平、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城关区政府全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保障、文教优化、就业扶助、托养服务、维权和环境优化“七大工程”,着力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服务水平。

――学有优教,实现各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零拒绝。将全区所有具有学习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全部纳入公立学校义务教育范围,全额救助残疾学生、残困家庭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大力实施千名残疾人助学工程,累计为1106名考入高中和大学的残疾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资助学费600多万元,为474名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提供辅助性康复服务,解除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让风中蓓蕾享受更多阳光。

――勤有其业,让残疾人享有劳动权力。着力实施就业扶助工程,坚持技能“输血”做法,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化培训,四年来投入学费、书本费和培训补贴共计4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4500余人次;坚持民生带动就业,积极推进“放心主食”工程,实现21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月收入达到1500―2500元;坚持项目带动就业,通过重度残疾人送餐服务,6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兴办 “阳光家园”庇护工厂,56名 “日间照料”学员每人每月按工能获得760―1800元的.劳动补贴;加大就业安置力度,创建残疾人创业和集中就业示范点,给予创业补贴,鼓励残疾人尝试各类居家创业活动,四年来,帮助387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政府公益性岗位安排200人,按比例安排3486人,扶持自主创业72人,扶持居家就业114人,实现了轻度残疾人就业全覆盖,为他们驱散了生活的阴霾!

――病有良医,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范围,构建完善“残疾人康复中心――专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家庭”康复网络,动态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实施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听力语言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专业康复服务项目,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目标。近年来,累计为43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投入120余万元,实现全区440余名精神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全覆盖;投入140余万元,为残疾人免费发放各类辅具2630件;年投入资金70余万元,为16名聋儿,117名脑瘫、智障和孤独症儿童,3700余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有效率达80%以上;同时,加大康复人员培训力度,对13名特教老师、65名残疾儿童家长、15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业务培训交流共13批次,有效提升了康复工作水平,让受损生命重焕生机……

――住有所居,努力让残疾人圆“住房梦”.安居是幸福之本,更是残疾人的生活梦想。全面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为216户农村残疾人住上了新建房,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农村残疾人住危旧房问题;优先解决150余户困难残疾人廉租房申请分配,优先发放残疾人租赁补贴,适当减免实物配租廉租住房残疾人的租费;投入资金265万元,为4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力争让每一个残疾人家庭有了安乐窝、幸福园!

――乐享服务,让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在全省率先建成“幸福家园”城关区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中心“,年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按每人每月552元(每人每年6624元)的标准,为1666名就业年龄段重度贫困残疾人提供每天15元的免费爱心餐,为18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服务。坚持”搭‘旧车’办新事,借‘梯’登高“,开发托养服务新领域,与兰州市康乐老年公寓签订合作协议,为20名就业年龄段贫困孤残人员提供了集中托养;依托兰州市安定精神病专科医院,为84名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了医学康复和集中托养服务;投入100万元,打造10家社区 ”阳光家园“,开辟活动场地80多处,为1512名残疾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培训等综合服务,赢得了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法有依靠,让残疾人权益切实得到保护。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成立城关区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帮助指导各街道残联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先后为233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及时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接待来信来访17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97%.

――娱有其道,残疾人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以兰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开展”文化进社区、体育进小区、图书进家庭“活动;先后组建了城关区残疾人艺术团、轮椅太极拳、柔力球等三个总人数达200人的文体团队,累计开展活动48次;成功举办两届全区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区、街残联,社区残协累计开展残疾人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形成残疾人文体活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评比、年年有节会“的良好局面。同时,创办了城关区残疾人网站,点击率上百万次,中央省市区各类新闻媒体刊发我区残疾人稿件500余篇,营造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一分爱心、十分希望。残疾人工作是春天的事业,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梦奔小康的必然要求。放眼未来,在”幸福中国梦“的指引下,城关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维护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更多残疾人享受爱心阳光、圆生命梦想!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篇4

,营子镇营子村人。出生后患上严重小儿麻痹症。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陪伴下她读了小学,学到了很多知识。她没有因为自己身体残疾而沉沦下去,凭着顽强的毅力勇敢的向命运挑战,靠着坚定地理想和信念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结婚生子,丈夫只是靠建筑打工的收入,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面临着上学,家里经济日渐紧张。她开始在街边摆起了书摊,凭借她的毅力和对顾客的温和态度,大家来买书和租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这样年复一年在她的努力下把孩子从小学供到了大学。

最近几年又在家养起了羊、蜜蜂、鸡,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把这些家禽养的越来越好,给家里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大。

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相信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 篇5

今年45岁的虽然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如今是建瓯市靓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事业有成不忘帮扶残疾人,公司300多名员工中有18名残疾人。他说,自己曾走过艰难的日子,现在能帮助他人,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快乐。“

“现在我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前两天,我碰到两名残疾人,有一定文化知识却就业无门,公司就招聘了她们,扶持她们开网店。”12月13日,记者在公司看到,他正指导新招聘的两名女员工在网络上销售童装。

“过去的日子很艰难。”说,他是建瓯市玉山镇榧村人,5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由于身体原因,他小学还未念完就辍学了。随后,他去镇上一家制衣店当学徒工,成了小裁缝。由于刻苦钻研,不懂就问,很快就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制衣手艺。

1998年,有了丰富制衣经验的赴石狮打工,并筹划创业之路。两年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并多方筹款,投资3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专门生产牛仔裤。“当时,穷得连买牙膏都要挑最便宜的。”说,扛过那段艰辛日子,他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20xx年,看到家乡服装加工企业较少,而且农村劳动力富余,于是他与人合伙投资近百万元回乡创业,创办靓宏服饰有限公司。为了寻找货源和拓展客户,时常拄着拐杖,带上一个水壶、一包馒头,走南闯北。他的毅力与诚心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创业路上多坎坷。市场风云变幻,虽然付出更多努力,但坎坷却常与他相伴。

20xx年,由于一笔大额货款一时无法收回,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多次欲放弃,但想到公司百余名员工将面临失业,特别是那些残疾员工将生活无助时,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定咬紧牙关也要把这道坎跨过去。他把家中能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并四处借款。他坚信只要意志不垮,终究能挺过难关。

经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终于风雨过后现彩虹。随后,企业将销售重心转向了外贸渠道,并在建瓯、南平等地开办了5个加工点。“爽童人”品牌产品远销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不甘人后。20xx年7月,他把目光瞄向了电商运营,外销、内销并驾齐驱。他重金聘请人才在淘宝、善融等大型电商平台运作网店。“现在,网店已发展到100多家,每天都能接五六百份订单,营业额近两万元。今年‘双十一’当天营业额达16万元,全年网络销售额会超过500万元。”兴奋地说。

前不久,又在建瓯笋竹城工业园区征地16亩,将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他说,这样一来可为网上(居家)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一手货源;二来可快速搭建开店、运营、客服、物流等“一站式”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零成本居家创业。

多年来,将残疾员工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加关怀和照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公司仍坚持为他们免费提供伙食。高位截肢的残疾员工小叶说,吴老板不仅给他一份工作,还手把手教他上拉链、缝纫等技术,让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贴补家人生活。

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创业路上永不止步。他满怀信心地说,希望把“爽童人”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小能手主要事迹材料(实用12篇)01-20

市级教学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2篇)01-20

自强自律好少年事迹材料范文(推荐32篇)01-20

优秀员工事迹材料集锦【汇总33篇】01-20

红领巾一星级奖章事迹材料范文通用三篇01-20

优秀中小学教师事迹材料汇编33篇01-20

事迹材料: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汇总29篇】01-20

少先队员个人的事迹材料范文【热门30篇】01-20

家教家风典型事迹材料(汇编6篇)01-20

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合集31篇01-20